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捲動小學生創新提案 社創所跨界取經社會系王梅香教授 

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(以下簡稱社創所)於113年10月17日,特別邀請社會學系王梅香教授蒞臨,分享其與團隊透過本校USR(大學社會責任)計畫,與地方國小合作創新提案的實踐經驗,成功經營大學團隊與在地小學共學、共創的夥伴關係。

教育部108課綱強調培養「自主行動」、「溝通互動」、「社會參與」的核心素養,與社創所以社會實踐、場域實作的教學導向不謀而合。本次講座中,王梅香教授帶入更多社會學視角,與社創師生交流許多實務經驗,並鼓勵與會師生帶領跨界提案。

 

梅香教授分享團隊與小學合作的心路歷程。無論是與師長、學生或家長進行提案,都要以回應在地需求為基準,並且敏銳地探究在地場域的文化,在對方的需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才可能促成大學團隊與小學合作的契機。梅香教授強調,合作並非是將大學資源導入小學,而是共同與小學師生探究在地文化,產生連結、回應地方議題。理解雙方需求與盤點資源後,才能妥善運用資源與合作管道,設計出符合校本位課程的創新提案,透過合作回應在地社區需求。

 

梅香教授更進一步指出,在規劃前期,大學團隊透過與班導師、主任及校長的深度訪談,建立起雙方順暢的溝通管道,逐步發掘彼此的需求,進而提供精確支持,確保大學提案能夠真正滿足教育現場的需求。在合作過程中,參與提案的小學生不僅學習到如何針對地方需求進行發想,也體驗了生硬的文史原來能夠轉譯成平易近人的樣貌。另外,梅香教授更分享了課桌椅改造計畫,老舊課桌椅經過改造後作為展櫃,賦予原本堆在倉庫的舊課桌椅新生命,讓參與師生體驗創意實踐的真諦。而大學團隊在計畫籌辦期間學習以小學生的角度,看待他們眼中的家鄉,培養同理與在地關懷的視角,一同學習與創造、逐步實踐與小學生共學的提案經驗。

 

梅香教授分享結束後,與會同學熱烈的詢問執行計畫的過程中,與學校、教師溝通及捲動小學生參與創新方案的訣竅。希冀透過互相的交流與分享,為中山美猴獎奠基更深厚的基礎,培養小學生對社會的關懷、投入社會創新的行動力。更進一步地,加入高齡長者的智慧與力量,運用跨代智慧,發揮社會影響力。

 

本次講座,梅香教授不僅提供了豐富的經驗,傳授寶貴訣竅,更使師生對於如何捲動小學生投入社會創新提案,有更深一層的想像,亦對於中山美猴獎的籌辦細節愈發清晰。社會創新研究所所長洪世謙表示,相當感謝梅香教授不藏私的分享,尤其特別提醒需要考量城鄉、貧富等不同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人,避免過高的門檻阻礙了孩童們參賽意願。同時,社創所學生葉芷均,也是中山美猴獎籌備成員表示,梅香教授的分享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啟發,也增加了團隊在規劃上的考量範圍和細節,並且更加了解共學、共創是平等開放、共同享受的。梅香教授的實踐經驗,與學校師長、小學生及家長共創出相當亮眼的成果,令中山美猴獎的籌備團隊十分敬佩,更是借鏡參考與學習的機會。接下來,社創所與中山美猴獎籌備團隊也將持續的推動大學與在地的連結,並邀請相關議題的專家學者前來分享交流,共同激盪、開創出更多的可能性。
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