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中山社創所赴台東跨界共學,展開永續社會實踐想像

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長期致力為台灣培育更多社會創新人才,並成為社會善循環列車中的一節車廂,鼓勵同學接軌地方產業、農業發展及教育創新等議題,付諸實際行動、貢獻所學。在《全球與在地永續發展議題探討》課程中,由授課教師、社會創新所長洪世謙與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張楊家豪帶隊,本所助理教授游銘仁、楊士奇陪同,前往台東展開師生實地共學交流。參訪對象包含鹿野紅烏龍合作社、米國學校及孩子的書屋,一同體驗社會創新的實踐價值。
一行人來到「紅烏龍合作社」,由理事長釧南雁帶領採茶與品茶體驗,並分享她在地方開創的創業故事。身為台東返鄉青年,釧南雁發揮積極行動及創新精神,與鹿野在地夥伴共同成立合作社的初衷,是要解決茶農無法獨自接下大訂單的問題,因而發展出合作社的收購機制,搭配友善農法升級、多元產品開發,致力拓展鹿野對外的知名度,以及農友的在地認同。
關山鎮農會的「米國學校」是近年來辦理食農教育校外教學的重要機構。校長彭衍芳是農會成員,為了重新活化閒置資源,勇於開創食農教育和當地特色的新市場,善用觀光為手段推銷台東農特產。「我們要搭建舞台而不是擂台」,希望為長輩找回農耕記憶,也讓年輕人在「從泥巴到嘴巴」的食農教育中認識農村精神,創造共好的地方善循環。
在教育創新上,社創所來到為大知本地區服務的「孩子的書屋」,不申請公部門補助的書屋,多年來投入體制外的教育工作。透過培養自信與單車環島、獨木舟環島及登山等豐富活動,為孩子創造成功經驗與自信。公關經理吳金滄分享,「我們開案就不結案」,歷經創辦人陳爸與二代成員的努力,書屋已然成為台東重要的社會安全網,許多青少年習得一技之長後,因感念書屋而回來服務,足見教育傳承帶給社會的影響力。
社創所師生在參訪中共同理解農業與教育的社會困境,並思考如何以創新思維迎接挑戰,同學們也紛紛感佩共學案例中,分享者從事業走到志業的熱情與堅持。社創所楊孟佳認為,紅烏龍的碳匯永續目標、米國學校期待找回農業尊嚴的信念,以及孩子書屋翻轉青年命運的故事,讓人深切感受到永續、創新能量對社會的重要性。王珮汝也表示,感受到一群人專心投入的共好情懷,這樣的社會力量絕對是強大的。而海洋科學系謝翔斌則從政策面反思,認為政府的協力行動應追求永續效益,而非專注於短期成效,才更有助於鼓勵社會問題的解決。
(攝影師:何怡德、黃佩蔚)
瀏覽數: